新能源科学与工程(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一、学制、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热力学、电气、机械、自动控制、能源管理等扎实理论基础,系统掌握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光热综合利用等可再生能源高效转化利用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能从事风电场和太阳能光伏电站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系统运行维护及监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能从事可再生能源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1. 知识要求 ①基础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所需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数学、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理工科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 ②专业基础:掌握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与制造等能源转化与利用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 ③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所需的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力发电场、风电场电力工程、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热水系统、储能技术、能源储输管理等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光热综合利用的设计和运维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 能力要求 ①具备使用图书馆、互联网进行文献检索、阅读、翻译和归纳总结的有效信息获取能力,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初步具备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②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政策、标准和法律法规,依据现场情况,综合运用所学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光热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所需的工程技术能力。 ③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完善意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和趋势,形成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结构重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素质要求 ①科学素养与思维方法:通过人文、艺术类和社会科学类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②身心素质: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勇于担当的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适应未来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③业务素质: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较强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意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事可再生能源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四、主干学科及相近专业 1.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科学与工程 五、核心课程 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力发电场、电力工程、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六、毕业要求 1. 最低学分要求:179学分 2. 创新创业能力要求:4学分
|